临沧镇康:90后小伙每年带着百十号人外出赚钱-世界通讯
发布时间:2023-03-17 16:08:23 来源:东方资讯

李丽君 宿春韬 罗成驰 李德艳

“这里还可以再完善一些。”“图纸还要再修改。”“这里的设计可以相对简洁一些。”在云南临沧镇康县木场乡黑马塘村余国成家的院子里,大家围坐在一起探讨着建筑图纸。处于“C位”那个头发有些卷曲的年轻小伙就是余国成。若不是亲眼所见,笔者也是万万没有想到。这个发型张扬、长得有些俏皮的90后小伙,就是那个每年带着十里八乡百十号人外出赚钱的人。

黑马塘村隶属镇康县木场乡,属于山区,交通条件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,群众生活水平普遍不高。20岁那年,91年出生的余国成看看自家的土坯房、一贫如洗的家境,毅然决然的决定外出打工赚钱改变家里经济状况。就这样,2009年至2014年,余国成辗转陕西、北京等多地务工学习房屋建筑、装修等工作。5年来,余国成已经掌握了房屋建筑技术,可每年的务工收入仍旧在4到5万元间,家里经济状况改善不大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就是想着做工地又苦又累,但想想还是先学一些技术,就抱着这种心态、这种信念,坚持了下来。”回想当初步入建筑行业的艰辛,余国成感慨。

就在自己百般纠结,一度想过放弃的时候,一直跟着学习房屋建筑技术的董师傅给了余国成很大的启发。“我师傅也是从一个小工人做起,一步一个脚印,现在带领着上千号人做事、开公司,对于房屋建筑技术,他也是毫无保留地教给我,他就是我的榜样。”看得出,董师傅是余国成在涉足建筑行业与成长过程中“领航者”。

24岁,当这个年龄的男生还正在想着怎么享受的时候,余国成已经开始萌发自己承包工程,带领村里的小伙伴共同做事赚钱的想法。也就是在这种想法的强烈支撑下,余国成从2014年开始了自己第一次承包工程,带领10人外出务工获得了比之前更多的收益。虽然钱不是很多,但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开端。

“一开始就想着,出门在外,相互有个照应,有钱大家一起赚,人多了就像个大家庭,那种气氛和感觉相当好。”字里行间,余国成不仅承担起了“家长”的责任,更肩负着带领村里群众脱贫致富的艰巨任务。

从2009年到2023年的14年间,余国成不仅带着余边疆、余海兵两个亲哥哥共同致富,家里建盖起了两间30多万元的小洋楼,生活蒸蒸日上,每年的收入也增加到60万元左右,创业之路可谓是越走越顺、越走越宽,可他还记挂着村里的其他贫困户。他说:“我就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村里人,我希望我们村里每一家每一户的生活都越来越好。”

44岁的贫困户余照发,老母亲身体不好,村里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下建盖了小平房,可是盖房贷款难住了余照发。余国成得知这一消息后,就及时带着余照发外出务工。几年下来,余照发还清了债务,日子也好转了起来。

“以前老母亲疼病难在,我就得到处借钱医治,现在自己也赚到钱,带老母亲看病不用为钱心慌了。”话语里,余照发满满的都是对余国成的感激。

外出务工的日子里,年纪轻轻的余国成不仅是承包工程老板,更像“家长”,对工友的关心体贴更是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。

“平日里那个有点什么磕磕碰碰的,他都要亲自送去医院检查治疗。”村里一同外出务工的颜启庭说。说起余国成做人做事方面,颜启庭更是给予了高度的肯定,“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,余国成相当够哥们、够义气,年底的时候就算工程款没有结到,他就算自己贷款都会结算给大家,确保大家过个好年。”

谈起今后的打算,余国成这个90后小伙子很有想法,他说:“对于乡村振兴自己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做到了80%,下步还想学习一点室内装潢方面的技术拓展业务。”

余国成兄弟几人从2014年开始带动身边群众一起外出务工,2014年带出近10人,2015年近20人,呈逐年递增的趋势,到目前每年带出百十号人,在这百十号人中,有余国成所在的黑马塘村村民,更有来自周边耿马县、永德县的群众,甚至还有保山市的群众。带出的农民工年均收入每人每年保持在10元以上,他们乐于奉献、乐于助人的精神及敢拼敢闯的干劲和勇气,成为镇康县广大务工队伍中的先锋模范、先进典型。

近年来,镇康县紧紧围绕抓“三农”促“三化”新发展理念,坚持“党建+就业”模式,以“扶智+扶志”相结合,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、扶持创业带动就业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等举措,不断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,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。2021年以来,镇康县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266人次;截止目前镇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635人。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